獎勵孩子有技巧

2019082215:52
一個同事的女兒,已經年滿三歲還是長期整天不說話。一家人急的就差帶著去兒童醫院來個全面體檢了。

終於有一天,有人敲門。孩子打開門清晰的說了人生中第一個句子:“我爺爺來了”。爺爺激動地當場拿出三百大元作為獎勵。

老人有獎勵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獎勵”不是“放大招”,用得不恰當,也會適得其反。

1

相信中年老母親們,或多或少都給過孩子獎勵。

面對1、2歲的小娃娃,一個棒棒糖作為獎勵,他們就絕對高興的手舞足蹈,老母親們手舉棒棒糖,絕對可以做到指揮娃娃們“指哪打哪,百發百中”。

漸漸的棒棒糖的”魔力轉圈圈“功效降低。這時輪到”光頭強、奧特曼、小飛俠“等等超級無敵'哄娃神器”上場了。手機電視平板一打開,娃兒們立馬秒變“乖寶貝”,再也不折騰了,歲月一片靜好。

進入幼兒園、輔導班,老師們更是精通此道。小紅花算什么?現在娃們回家,手上印著紅彤彤的“優”字彩印獎章;額頭上貼著炫彩小星星貼紙,一閃一閃亮瞎你的眼;手裏舉著老師發的一個廉價小零食。滿臉閃爍著擁有獎勵的幸福光芒。

這個階段,獎品往往還是能輕松贈與的。

2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階段。各路獎品的規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面對“見過世面”的小學生,區區一顆糖果、一個貼紙,老母親們怎么好意識拿得出手呢?怎么著也得點讀筆、電話手表、增加玩遊戲的時間、紅彤彤的百元大鈔、名牌用品,甚至是平板電腦,這些才能代表父母的誠意吧?

到了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還是依賴於物質獎勵。那他們估計已經開始品嘗過度物質獎勵的苦果了。

也許一個月前,你的10塊錢的獎勵還能驅動孩子興高采烈的去洗碗。但是也許一個月後,為了不再洗碗,他選擇直接拒絕接受你的獎勵。當你不得不把獎勵提高到20塊甚至更高,才能對他起到刺激作用了。當孩子適應10塊錢的刺激力度之後,家長就不得不提供其他更有刺激力度的獎勵品了。或者目前獲得的獎勵已經快有短期內暫時滿足他的內心,目前他不再需要獎勵刺激了,那他很快就會故態重萌,家長詫異的發現,一切照舊。獎勵刺激下的喜人變化飛灰湮滅了。

我的朋友,剛調任小學一年級老師。為了獎勵學生專心聽講,促進師生關系,經常獎勵答對問題的學生,貼顆星星,蓋個印章或者發朵小花,有時網購一些手工制作的奶片、精美的小杯子之類的。

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學生的答題積極性有所降低,物質刺激已經失去了最開始的神奇功效。

反觀自身。為了激勵希希在上英語課時多跟讀單詞,大聲與外教對話,我先是購買了獎勵卡片。但是因為之前已經知道,激發孩子不能憑借物質刺激,我猶豫再三,只再一次課程結束後給了她一個10分獎勵卡。我們一起貼在了牆上。

後來跟朋友溝通,我決定拋棄物質獎勵。改成精神獎勵。我告訴希希,以後她上課大聲跟讀的好,我就獎勵她幾個大擁抱,抱著舉起來的那種大擁抱。

很快,我就知道了什么叫“實力打臉”。

之後希希每次上課,剛開始的三五句說的異常大聲。剛進行最多大概八分鍾左右,這一鼓作氣的勁兒就過去了。然後她基本每讀一句,就歪著頭看看我,還問:“可以得大擁抱嗎?”

我都不知道自己當初是在哪個門縫裏把自己腦袋夾扁了,才想出來的這個自認高明的主意。為了消除這種獎勵帶來的負面效果,我現在不得不每天都給她幾個“舉高高的大擁抱”。用來漸漸弱化大擁抱帶給她的刺激,讓她慢慢在學英語的時候忘卻這個外界刺激。結果我吃驚的發現,這個我許諾的大擁抱獎勵比我預料的要更難消除,直到一個多月後,希希仍然在學英語的時候剛讀幾句就又問我今天能不能有五個大擁抱。我說不能,她就講價四個大擁抱好不好?比單純用來獎勵,一共需要把她舉高的次數多多了,每次累的我後悔萬分。

我終於深切體會到,獎勵不成反蝕把米。


相關文章:
外國 教育 制度
教育方針
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