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胎動算法,常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每天選一個寶寶最活躍的時段,觀察一至二個小時內是否達成十個動作。但有些上班族很忙,根本不知道寶寶有沒有動?林珮瑩主任建議,可於一天中四大時段,早、午、晚餐、睡覺前,感覺寶寶有沒有胎動,因為這四個時間都是坐著,較能專心觀察寶寶是否有動,而且吃完半小時,血糖會升高、寶寶動得較多,四大時段只要寶寶有動就過關。一開始20週至25週動得力道較小,週數越大會動得較劇烈,到了34週之後,子宮空間變得較擁擠,寶寶較難去踢媽咪,於是動作會滑來扭去,較不一樣。
訊息7:羊水沒有過多或過少
胎動較少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羊水較少,活動空間比較狹窄,寶寶比較無法積極踢來踢去。
羊水少是因為胎盤功能不好、臍帶動脈阻力較高等因素,因胎兒吃得少、喝得少,沒什麼小便,惡性循環的結果。此時,可能必須擔心胎兒是否營養不良,長期沒發現的話,胎死腹中機率會明顯增加。由於羊水大部分是胎兒的小便,因此孕期滿12週照超音波時,必須看到胎兒完整的膀胱。
如果胎兒受到感染如溶血症,小便顏色加深,羊水顏色或品質會改變。若胎盤剝離、羊水裡有血,超音波看起來會是灰色。當看到羊水比較混濁時,要以病史去衡量,是否有可能是胎盤分離的跡象,若孕期才20幾週,須做進一步的檢查。
孕媽咪如何觀察自己是否有漏羊水?
羊水很難與孕媽咪自己的尿液作分辨,因為一樣都是尿液,只是一個是媽咪的,一個寶寶的。實際上,孕媽咪因膀胱無力、骨盆腔肌肉比較鬆弛,有時會有一點漏尿,但如果剛上完廁所,孕媽咪躺下來或坐下來,便突然流一大堆水出來,九成以上可能是破水,此時千萬別自行診斷,趕快就醫讓醫師以專業方式去確定。林珮瑩主任解釋,有些孕媽咪的破水,是細水長流型、一陣一陣的,這時候很好分辨,當上完廁所、屁股擦乾,又有水流下來或不到五分鐘褲子又濕了,就不是正常現象。若羊水破的顏色是綠色或紅色,趕快看醫師,可能是胎便或出血。早期破水大部分找不到原因,高達三成跟感染有關,不過若上一胎曾有早期破水,這一胎早期破水的機率為30%,孕媽咪須要具備更高的警覺性。
另一方面,孕期除了產檢很重要外,胎檢也是關鍵的環節。台兒診所院長張東曜表示,傳統產檢照顧好孕媽咪,而胎檢是由另一個醫師專門處理胎兒的問題,這種合作架構稱為「關卡式產檢」,由產科醫師和胎兒醫師一起為孕媽咪和胎兒把關,其中胎檢細分為早期胎檢、中期胎檢、晚期胎檢、產前胎檢,以下將針對前三部分胎檢做進一步說明,胎兒如何透過胎檢告訴媽咪「他/她很好」。
訊息8:早期胎檢──頸部透明帶不增厚
早期胎檢主要有四大任務,分別為確認預產期,以及唐氏症、早期胎兒結構和早期子癇前症篩檢。張東曜院長強調,預產期計算錯誤,超音波的測量也會失準。就好像許多媽咪會質疑:「為何十次產檢會得到十次預產期?每次產檢都給新的預產期?」又如同「很多孕媽咪做完超音波,得到結果是胎兒頭是20週、肚圍是19週、腳是18週,加起來除以3,得到結果是19週。」他表示,這是很錯誤的算法,把媽咪週數和胎兒大小搞混,就像年齡和大小不會成正比一樣。因此,預產期並非是「預測生產的日期」,而是「妊娠滿40週那一天」,推估最可能的受孕日、確認預產期,才能成為後續檢查的判斷標準。
孕媽咪最重視的唐氏症篩檢,頸部透明帶厚度是重要判斷指標之一,早期發現頸部透明帶過厚的胎兒,容易罹患唐氏症、染色體異常、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其他結構異常,即使沒有染色體異常,之後也應密集追蹤,因易有結構上異常,或不明原因胎死腹中,這些胎兒需要特別照顧。
張東曜院長強調,隨著超音波越來越進步,如重大先天性心臟病,在14週時已可看出大多數,在這時做診斷、篩檢,能為孕媽咪爭取較多的反應時間。胎兒早期結構篩檢,會逐一確認胎兒的頭部、顏面、上肢、臍帶與腹部接口、心臟、下肢、生殖突、脊椎等。
至於早期子癇前症篩檢也很重要,若孕媽咪懷孕中期才發現為高危險群,再吃阿斯匹靈恐怕會來不及。所以在11週至14週時做子癇前症篩檢,檢查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一旦發現為高危險群,及早給予阿斯匹靈投藥,可降低子癇前症的風險。
懷男懷女,最早11、12週超音波告訴你
張東曜院長表示,懷男或懷女,透過超音波最快11週、12週便可看到,這時看的是「生殖突」,男、女角度會不太一樣,11週、12週準確度達八、九成,至13週時,便能完全確定。等到懷孕中期,陰莖、陰唇才會比較明顯。
文章推薦: